黄河配资评测论坛,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独一无二的华夏文明,却也因其复杂多变的特性,给沿岸人民带来了诸多苦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两千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达1500多次,改道26次,汹涌的洪水常常冲毁农田房屋,让周边百姓流离失所。长期以来,黄河水患如同高悬在人们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能想到母亲河成了一条令人谈之色变的“害河”。
古人常说治水者治天下,古往今来治理黄河一直是历朝历代的迫切需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始终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于是有了从根本上缓解黄河水患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工程。
小浪底位于河南孟津与济源之间,这里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号称“黄河的总阀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工程从1991年开始,历时11年,耗费300多亿,完成土石方挖填9478万立方米,混凝土348万立方米,安置移民20万人。主体工程由大坝、泄洪排沙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拦河大坝高160米,相当于50层楼;坝体总填筑量5073万立方米,是我国目前填筑量最大的堆石坝。整个工程规模之庞大、投入之巨大令人惊叹。
展开剩余7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在技术革新和工程特性上创造了当时4项世界纪录与6项中国纪录。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洞群系统、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世界上最大的泄洪系统出口消力池、世界上最雄伟最复杂的进水塔群,彰显了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高超技术与雄厚实力。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之后,曾经的“害河”终于成了温柔的母亲河。首先是防洪减灾的功能,解了黄河断流问题,同时基本解除了黄河下游凌汛威胁。黄河抵御特大洪水的能力,从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0年一遇。
其次是调水调沙,针对黄河治理核心难题,小浪底启用以来已累计调水调沙30次,累计输沙入海35亿吨,扭转了下游河床淤积抬升的局面。小浪底利用水库调节库容,制造“人工洪水”冲刷河道,减少水库及下游河道淤积,使黄河“血脉疏通”。从而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改善了库区和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另外还有供水灌溉功能,在旱季通过水库调节补水,保障黄河中下游的用水,为农业灌溉提供了稳定水源。最后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的,小浪底发电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下水电站之一,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每年平均发电量为58亿度,够200万个家庭用一年。
小浪底不仅是一个水利工程,还是个对外开放的观光景区。每年在黄河汛期来临之前,便会启动调水调沙工程;也就是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小浪底景区最为热闹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景区周边的马路便会大堵车,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争相一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视觉盛宴。
游客可以沿着步道一路走到大坝边上,当排沙洞开启黄河水裹挟着大量泥沙汹涌而出,便可近距离感受黄河如黄龙腾空而起,翻滚搏杀,掀起排排巨浪又瞬时化为云烟,咆哮着直向下游冲去。哪怕是世界上最震撼的瀑布,此时与之相比都会显得逊色。另外,排沙期间河水为泥土一样的黄色,因此仔细看每一朵奔涌的浪花最前端都像一只金狮的脸庞,令人不可思议。
小浪底工程因水而生,而水亦是生命和文化的源头。小浪底工程本身就深刻浸润着“上善若水”的中华文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完美结合;从而造福一方百姓配资评测论坛,守护黄河安澜,让母亲河的馈赠滋养千秋万代。
发布于:上海市凯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